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潜心耕耘,以“匠心”守“初心”,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他们既是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陪伴同学们成长成才的暖心导师、知心朋友。近年来,学院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班主任,他们用担当引领青春远航,用奉献助力青春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可爱可敬的班主任老师们。

吕侨,梁柏台法学院法学2202班班主任,法学专业专职专任教师,多次荣获院级优秀班主任、年度回访调查先进个人、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等。所带教班级多次荣获院级年度先进班集体,班级主持的“践悟梁柏台法治思想,传承红色法治基因”项目获院级重点班级活动建设项目。
以生为本,做暖心班主任
自担任班主任以来,吕侨始终以平易近人、细致入微的关怀,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喜爱。谈及管理育人的核心,她坚定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引导、理解、陪伴。
“引导,是帮助学生锚定方向。”杨同学沉迷网络导致学业下滑,吕侨每日抽出时间陪其散步谈心,共同制定分阶段“时间管理计划”,帮助他逐步调整习惯、重归学习正轨,这份付出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家长深受感动;胡同学在她的耐心引导下,从不敢开口说话,到一次次站上讲台勇敢发言,不仅克服了内心的怯懦,还对未来职业规划和自身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
“理解,是尊重每位学生差异。”为提升班级学风,吕侨一边带领学生进行早晚自习,一边创新推行“学习目标协议”,落实一对一帮扶,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张同学在“法考”失利后陷入迷茫,吕侨悉心陪伴,引导其调整备考策略、重建信心,最终帮助他顺利通过相关考试并进入法院工作,“吕老师让我明白,挫折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
“陪伴,是与学生共绘成长年轮。”吕侨注重发挥班干部的桥梁作用,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议、策划“模拟法庭”、“宪法日宣讲”等特色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她鼓励班干部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并在执行中提供全程指导。班长柴同学回忆:“吕老师常说‘班级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是建设者’,这种信任让我们从被动执行变为主动担当。”在她的带领下,班级多次被评为院级年度先进班集体。
以爱为引,做学术引路人
群雁高飞头雁领。作为法学专业学生领路人,吕侨始终秉持“知识为基、实践为翼”的教学理念,注重案例教学与实务结合。她认为,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系统、严谨的学科知识,更需培养学生研读法学经典文献的能力,助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她坚持以案例激活思维。讲授《合同法》时,她引入两位法学专家的不同学术观点,引导学生剖析两者的法理逻辑;她将“末位淘汰、春节无薪假”等相关现实议题融入课堂,结合律师实务中经手的劳动纠纷案例,把抽象条文与司法实践紧密勾连。“吕老师的课就像一把钥匙,总能解开复杂问题的锁扣。”同学们说。
课外的吕侨深度融入学生群体,重视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班级组织的“践悟梁柏台法治思想,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活动被评为院级重点项目,此外还有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不善言辞的胡同学曾因吕侨的一句“试试看,说不定你能行”,最终在浙江省法律职业能力竞赛摘得演讲赛一等奖。正是这次比赛,改变了该生的职业规划路径,使得她放弃了原有的计划,励志成为一名为女性发声的律师。
以诚为桥,做职业导航者
“法学是一门实践的学科,职业选择是人生的关键一步,我们要为学生架起通往社会的桥梁。”吕侨始终将学生的长远发展视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她深知法学学子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清晰的职业规划与实践机会。

在就业指导上,吕侨坚持“一生一策”原则,针对学生职业意向精准发力。王同学志在成为一名职业律师,她整合历年真题、实务案例库等资源,助其系统备考“法考”并顺利进入律所;黄同学志在成为一名人民法官,她通过实务模拟训练与专业能力培训助其逐一突破,最终被乐清市人民法院录用,如今已成长为部门业务骨干。
吕侨还积极搭建校友资源网络,邀请法官、律师校友回校分享职业经历,组织学生走访律所、法院等实务单位,深入体验法律职业生态。许同学在参访活动中深受启发,明确职业方向并入职律所,短短两年内崭露头角;钟同学、傅同学则通过校友推荐机制,双双进入律所,迅速成长为团队中的青年主力。
面对多元化职业选择,吕侨同样倾注全力。何同学向往行政执法领域,她联系市场监管系统校友,提供政策解读与模拟面试,助其考入永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程同学选择基层检察院作为起点,她通过模拟法庭实训与笔试特训,助其入职文成县人民检察院,现已独立承办多起案件。
曾经带教的学生已经离别了校园,吕侨仍通过班级校友群持续跟踪发展动态,为职场新人解答疑难。一名基层法院毕业生坦言:“初任法官时面对复杂案件无从下手,吕老师指导我厘清审理思路,让我深刻体会到‘传帮带’的意义。”
从课堂到职场,从青涩学子到法律职业人,吕侨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锚点,让学生在社会的浪潮中坚定前行。
来源:组织宣传部、梁柏台法学院 徐冠杰、吕芳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