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要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满“新”欢喜遇见你,弘毅鼎新向未来——校长张宏在绍兴理工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25-09-14    点击次数:

各位老师,亲爱的2025级全体新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金秋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绍兴理工学院首届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跨越山海、如期而至的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第一代的“ZSIT人”!

同学们,你们是绍兴理工学院的首届新生,是绍兴理工学院新发展史上第一批“书写者”与“见证人”。你们的到来,为这座充满希望的校园注入了最蓬勃的朝气、最鲜活的血液。作为首任校长,此时此刻,我与你们一样,心潮澎湃、满怀憧憬,可谓是“满‘新’欢喜遇见你”!这“欢喜”,源于遇见青春洋溢的你们,更源于我们将共同奔赴星辰大海!

“满新”,是全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AI时代大势所趋,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唯有“尽快适应”。当前,我们正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火热、教育强国建设全面提速、高等教育即将深刻重塑的历史关口。浙江“两个先行”的建设号角嘹亮,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鲜明标识。绍兴“产城人文融合”的战略深入推进,明确学校要成为绍兴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器、人才引育强磁场、城市发展新引擎。我们必须扛起时代责任和高校担当。

“满新”,也是全新的学校。绍兴理工学院,正以全新的目标、全新的机制和全新的定位,响应时代的召唤、拥抱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变革。学校将坚定不移地走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发展之路,弘扬进德修业、弘毅鼎新的办学精神,积极构建“聚焦特色、人才强校、城校融合、开放合作、平安和谐、数智赋能”的发展新格局,做强做特理工交叉类学科,做新做优人文社科类学科,加快硕士点培育,推进“X+人工智能”、“X+数据科学”课程重构,主动拥抱AI,让课堂更加精彩,让教师从“知识的搬运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创新的激发者、梦想的助力者”,努力打造一所与地方同频、与时代共舞,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

“满新”,更是全新的你们。你们以优异的成绩汇聚于此。刚刚结束的军训,军训教官们都情不自禁地夸赞你们:新生真是好样的!学校将突出“就业率、深造率、创业率、满意率”为目标导向,优化设置专业学院及蔡元培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分类培育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三创”人才。愿你们在此找到适合自己的梦想赛道,各展其能、各现其才,绽放属于你们的无限精彩。

1993年我初到浙江大学工作,一进校门,就能看到浙大老校长竺可桢的两句话:“第一,到大学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以后要做怎样的人”?这个场景我现在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两个问题堪称经典,穿越时空,依然振聋发聩。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就是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共同践行的使命和责任,到大学来“进德修业成大才”,将来毕业后“能担大任”。为此,我向同学们提三点希望,也是我的开学第一课。

第一,以弘毅之志进大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中的这句箴言,道出了读书人志向远大、意志坚毅的必然要求。这里的“弘毅”,是胸怀家国、矢志不渝的强国之志;是兼容并蓄、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是修大德、明大道的担当。回溯历史,蔡元培先生主政北大时,力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旨在培育具有“完全人格”之青年。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倡导“知行合一”,就是强调德须见行,落到行动。真正的“大德”,并非空中楼阁,它需要我们将在课堂上学到的道理、在思索中确立的信念,融入日常的一言一行,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明是非、守正道。同时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开放之心倾听差异,以谦逊之态破除偏见。希望你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兼容并包”中开阔胸襟、至善至臻,在“五育并举”中健全人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品德,胸怀“国之大者”,勇担历史之重任、时代之使命,瞄准国之要、锚定民之需,做关注国家命运和关心人民福祉的好青年。

第二,以鼎新之力修大业。“鼎新”一词源于《周易》,革故鼎新,是一种守正创新、敢为人先的锐气。作为05后的青年大学生,你们生逢百年变局的伟大时代,最有自信、最善创新、最具胆识,是你们的鲜明特质。“修大业”意味着要深入专业腹地,掌握扎实学识,练就过硬本领。科学研究没有坦途,公式推导可能步履维艰,实验数据或许反复无常。前行之路必然会遇到学业上的难关、成长中的烦恼和未来的种种挑战。唯有水滴石穿、矢志不渝,方能行稳致远。要保持对未知世界最纯粹的好奇心,敢于突破陈规、探索未知,在学科交叉处发现真理的光芒。你会发现AI能为文史哲充当宏观叙事到微观洞察的“时空透镜”,AI可能会重塑着经济学的理论议题,这种学科交叉处的灵光闪现,正是当今时代大学独有的魔法。“鼎新”之力,是理工科的使命所系。要主动融合“AI”,善于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专业学习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四年里,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把自己打造成或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前沿探索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或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掌握高超技能的创造型人才,或具有开拓精神、市场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

第三,以探境之勇担大任。挑战需要勇气,自古勇者无敌。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大学是高手云集的地方,你们会遇到许多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对手,同学们需要在新的舞台上,以“闯关挑战”的勇气去超越自我、成就自我。在我们学校,有无数值得你们去追寻的榜样:你们的一位学长,四年平均绩点4.12、42门专业课成绩“90+”、数学课程全满分,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获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一等奖,直升世界名校。你们还有一位学长,她是整个绍兴高校中唯一一个到杭州亚运会担任双语播报员的大学生,今年已成功考取了北京外交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你们还有一位学长,在校期间入选担任亚运会网络安全组组长,浙江省技能大赛裁判,毕业后选择了自己创业,组建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技能大师工作室。可以说,在你们之前,无数优秀的学长已在这片校园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他们,是“探境之路”上的先行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担大任”。他们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是可触摸、可感召的力量。今天,接力棒传到了你们手中,希望你们不仅仰望这些星光,更要将他们视为前行路上的同行者与激励者,见贤思齐,汲取经验;敢于超越,续写辉煌。不仅在竞赛、科研、创业中发光,更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公益服务中发热。个人的价值,终将在奉献中彰显辉煌。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绍兴理工学院的第一届新生,你们注定是特殊的。你们的形象,将定义这所新大学的精神风貌;你们的成就,将铸就这所新大学的办学声誉。此时此刻,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愿你们从绍兴理工出发,以弘毅之志照亮前行之路,以鼎新之力锻造立身之基,以探境之勇开拓未来之境,共同谱写“强国有我”的时代华章。

最后,愿你们都能拥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一双敢于飞翔的翅膀,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地提升本领、自信地展现风采,在这片孕育梦想的校园里,书写无愧于自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群贤中路2799号
电话:0575-88345808
传真:0575-88061806
邮编:312000
版权所有:绍兴理工学院 |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