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措并举努力构建预防式开放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近日,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中心主任费俊峰博士应邀来我院,作题为“我的情绪我做主”、“关注校园危机干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学院党委副书记宣海江出席讲座。各分院党总支书记、全体辅导员、学院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和分院班主任、学生代表共计600余人参加讲座。本次系列讲座系“人生旅程”心理素质提升计划专题活动与学院“幸福园丁”心理助人能力提升系列讲座之一。

费俊峰教授在师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作题为“我的情绪我做主”的专题讲座



费俊峰教授在图书馆828会议中心作题为“关注校园危机干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专题讲座


费俊峰教授围绕认识情绪、为何要管理情绪、如何管理情绪、如何提高情绪智力以及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特点、应对工作流程、生命生活生存教育等方面,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对情绪与压力、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与广大师生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博得在场师生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宣海江对此次报告活动给予积极评价,对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结合当前形势和要求,宣海江对班级、班主任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优化服务指导工作,增进班主任队伍的归属感;二是要围绕关注服务学生,强化班主任工作的使命感;三是要突出班级工作重点,激发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四是要完善班级工作评价,提升班主任工作的获得感。

一直以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成长成才基本规律,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创新工作模式、强化队伍力量、搭建工作平台、完善条件保障,全面持续促进大学生健康成人、成长、成才。
建构以主动预防为主的工作模式。学院出台《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暂行办法》等15项规章制度;抓好新生入学第一学年适应性教育和以后学年的专题教育“两个”阶段,坚持一般教育与个别辅导、教育辅导与预防干预、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朋辈互助与自我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五个结合”,通过普查测评、心理素质提升等不断增强育人和导行的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分级分类强化心理工作队伍能力水平。学院构建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学院负责组织协调,分院负责落实工作,班级负责活动开展,宿舍-学生通过心理自主服务系统自我调适,各层级职责清晰,网络运行通畅。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通过举办讲座沙龙、开展团体辅导、举行专题培训等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专业化、全员化、自助化水平。
积极打造“孝文化”心理育人品牌。学院积极探索传统孝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结合中国传统孝文化蕴含着心理健康养成的理念、传统孝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绍兴与传统孝文化的渊源,深入挖掘蔡元培先生的孝道理念,在书院设立“行孝坊”;根据新版24孝行动标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凝练形成校园版24孝;开展“孝与爱”为主题的心理班会、孝亲实践等,形成具有元培特色的心理育人文化。
完善条件保障丰富服务内容。学院投入40余万新建600余平米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心,设施配置齐全,布置科学美观,环境安静优雅,深受兄弟院校好评与广大师生喜爱。强化心理咨询、课程教学、团体辅导、素质拓展、危机干预五种服务内容,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学工部供稿 通讯员:谌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