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理论传播迫在眉睫,让枯燥的理论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成为理论工作者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一段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院不断探索创新,将红色学府打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大众化教育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新基地。
义务讲解,使“义务”成为“需要”
今年3月,马克思主义分院与绍兴市名人故居管理处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双方先后开展了周恩来班创建、读周恩来原著征文比赛等系列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一批讲解员通过层层面试和选拔脱颖而出,受邀到周恩来祖居作义务讲解,成为双方合作进行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又一形式。在专业讲解员的培训下,我院张丹丹等六位同学成为周恩来纪念馆的首批义务讲解员。历经半年多的讲解实践,他们的讲演水平不断提高、讲演内容日渐丰富、讲演形式越发生动,在讲解员队伍中脱颖而出,并成为了浙江新闻客户端——红网行动/跟着学生讲解员走进这位不朽的“绍兴人”的主人公。


谈到讲解的收获,张丹丹说:“在纪念馆内,来自不同年龄、职业和经历的参观者都会在讲解中和我互动交流,丰富了我的讲解内容,也对我的讲解给予了充分肯定。给一群导游讲解,他们会在结束的时候鼓掌;给一群小朋友讲解,他们会牵着我的手,问很多有趣的问题;给一些老人讲解,他们会安静地聆听,一张一张去看周恩来的图片。最让我动容的是一位老人,他细心地擦去总理雕塑上的灰尘,然后深深地三鞠躬。讲解工作让我感受到了太多人对祖国、对总理的爱,我有义务把爱散播给更多的人,把讲解做得更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让祖国的变化真切可感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伟大历程、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果图片展在红色学府展厅展出。本次展览分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九大举行”四个部分,运用200多张图片,以新旧对比的方式,真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全面展示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人倍感震撼,深受鼓舞。据悉,此次展览作为马克思主义分院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旨在通过让学生在校园内足不出户就能观看展览,在课堂和作业中讲述学习感受感悟,以这种最节约、最方便、最有效的形式实现学习全覆盖。



自展出后,学院师生分批参观展览,纷纷表达学习参观感受。计算机1911班的许允州说:“小时候,对于饥饿最深刻的记忆是奶奶口中的‘一根油条配一天饭’,对于房子最深刻的记忆是破败不堪的小木屋,对于党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爷爷房子墙面上印刷着的‘毛主席万岁’。曾经,奶奶跟我说你己经很幸福了。现在,我想跟小时候的自己说,你的幸福不比现在。国富带动民富,国强民才心安。新中国用70年的汗水,造就了如今的盛世,我倍感骄傲与自豪。”
创设实践基地、创新教育形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多样化平台,是红色学府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长廊已打造成展现党的奋斗历程、时代楷模的榜样力量、绍兴名士的文化风骨的缩微风景;报告厅与逐梦室成为院内外师生入党宣誓、接受思想洗礼的宣教基地;周恩来班的创设成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而绍兴市党史办、绍兴市名人故居两个实践教育基地的成立,为思政教育在专家指导和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自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到现在,红色学府共主办了全院性的主题教育讲座6场,接待了绍兴市科技局、市团委等校内外参观团队十余个,成功举行了第二届“全国周恩来班“读周恩来原著,写心得体会”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吸引了全国二十多所中小学和大学参赛。徜徉在红色学府,可以寻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感知祖国砥砺前行的铿锵脚步,开启追梦逐梦的崭新征程。
新闻链接:红网行动/跟着学生讲解员走进这位不朽的“绍兴人”
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304419&from=singlemessage
(来源:马克思主义分院 通讯员:陈跃男、池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