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院要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我为抗疫做贡献】不灭的灯光,“不打烊”的真情——记基层一线教辅和行政人员

发布日期:2020-06-29    点击次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工作在学院基层一线的教职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与压力。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如何安排好教学任务?如何为师生的日常生活做好后勤保障?疫情之下,这些工作岗位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时间更紧。他们不论线上或是线下,不论居家还是在校,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各自的战线,坚守在抗“疫”的战场,始终用真心守护着学生,用真情践行着“守土有责”。



孙艳萍:架起教学战线的责任桥


一场疫情,带来了太多变数,打乱了原有的工作节奏,也给教务处孙艳萍的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入夜,她哄完孩子入眠后,亮起桌边一盏小灯,坐在电脑前排起课表。课程的编排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运行秩序,疫情爆发之后,她居家忙碌,常常工作至凌晨一两点。全院课程共2017门次,从统计课时到编制完成,她和同事们前后共花费了两到三周时间。“开学返校前,全院的课表几乎都需再次整合重新编排。”孙艳萍同记者说。

2020年春季这一学期,一半在线上度过,一半在线下完成,课程的编排、线上教学平台的工作对接,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衔接、返校后教室的统筹安排,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在第二次课表编排时,我就遇到了实际面临的挑战。”孙艳萍告诉记者,“因疫情防控需要,学生线下课程需要隔位就坐,但是有的班级人数较多,学院的大教室资源又相对不够充分,计算下来约有十到二十间的教室缺少座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开学前的一个周末,孙艳萍和同事一起把每一幢教学楼转了个遍,找出缺少座位的教室,补充上多个单人的课桌椅,以便在隔位保持安全间距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有位可坐,安心学习。

“这段时间工作下来,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还是责任心。教学工作容得半点马虎,教务处的工作更不能够出现纰漏,否则就会影响到学院的教学秩序。”对于孙艳萍而言,停课不停学”,全面保障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至关重要,无论是线上授课,还是返校后的线下教学,教务处的每一份子都像是一座桥梁,帮助引导着教师做好做稳特殊时期的教学工作,承担起重要又特殊的职责使命。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保障学院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也算是在为抗疫工作做点自己的贡献。”她笑着说。



盛逸琳:分院师生的专线“客服”


刚入元培工作的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的教学秘书盛逸琳老师,在工作初期就遇上了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这无疑为她的工作增加了不少压力。教学秘书在分院教学工作中与师生接触最密切,扮演着学院教学信息沟通和传输的角色,负责各类教学信息的上传下达,保证信息沟通顺畅。

“空中课堂”正式开课前,盛逸琳需要逐一对每位学生的课表和老师开课信息进行全面排摸。在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师生们开启线上教学后,盛逸琳则化身专线客服”。学生学分转换、重修、免修申请等各类办理程序要通过线上一步步核实审批,偶尔一些“小迷糊”会出现进错班、上错课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时,“客服”就会马上上线,了解清楚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今年特殊的毕业季,毕业生的资格审核也变得复杂了起来,往往需要她逐一联系学生,帮助他们指出其中的错误并修改。“和在办公室上班相比,疫情期间在家办公更像是随叫随应、随时上线的模式,把学生的课都安排妥当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老师们上课也顺畅了许多。”盛逸琳笑着告诉记者。

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课程多为阶段性课程,有些课程在一个月之内就结课了,转而上其他课程,这时候就需要重新编排课表,这些往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疫情期间,盛逸琳每个月还要按统计课程、直播平台等不同方面进行统计课程情况,工作的难度系数又提高了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她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己对在线教学平台各项功能的学习,力求更好更快地对师生诉求做出反馈,使教学更加流畅地开展。面对线上教学这一对大部分师生来说都比较陌生的教学方式,大家初期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虽然学院非常贴心地为老师们准备了技术支持群,但很多时候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师生还是本能地向盛逸琳寻求帮助,耐心友善的她也很乐意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分院一位老师说道。



郑国环:超长待机的“小叮当”


“我的手机保持二十四小时待机,睡觉时常会放在枕下,这样同学们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事都能联系上我。建筑工程分院郑国环同记者说道。自疫情发生以来,郑国环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查看班级群中的消息,了解和监督学生在家的情况。每天,他一通通打给学生电话,一条条传达疫情通知,一次次督促健康打卡,一遍遍排查疫情重点地区的学生……通过手机,他隔空传递着给予学生的温暖,维系着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牵挂。

“长期居家,学生的情绪难免出现波动。所以我们会及时地联系同学并进行心理疏导,包括学生有什么现实中的困难我们也会给予相应的帮助,尽量帮他们解决,帮助他们挺过难关。”他说。疫情的冲击也给郑国环增加了不少压力,但并未打乱他的工作节奏,于他而言,对学生嘘寒问暖还是家常便饭,坚守岗位仍是每日功课。“疫情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但是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如既往,对学生的关爱始终如一,再多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辅导员那份用真心换真心的工作,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需要更加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技巧,更多地做到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在学生眼里,这位“小胖老师”值得信任,也总能走近他们的心。辅导员的工作更让郑国环保持了一份职业的敏感,他说:“特殊时期,我们宁可工作累一点,也要保障好同学们的安全,这样家长才能放心,学院才能放心。”



孙国军:拧紧后勤战“疫”螺丝钉


刚见孙国军时,高瘦干练的他独自一人拎着工具袋,正赶往北区,准备进行每周一次的排污设备例行检查。“一般来说排污的设备是比较稳定的,但若不进行定期巡查就会形成严重的内涝,尤其是当下这样的特殊时期更马虎不得。”他说。从南山到镜湖,孙国军已在元培学院工作了13年,主要负责学院的供水供电、排污设备还有水电管理维修等工作。

为配合学院的抗疫工作,孙国军在开学前就回到了学校,负责落实学院疫情防控的基础保障工作。“因为疫情的关系,刚回到岗位的时候校园里冷冷清清的,偶尔会觉得有些孤独。”孙国军说,“不过等我把防疫的后勤工作做好了,相信校园里的欢声笑语也就快回来了。” 供水泵房消杀、换锁、装插座、装电扇、临时的接电布线、搭食堂门口的遮阳棚……孙国军和同事们奔赴在抗疫后勤一线,将工作按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一旦有突发状况出现,他随叫随到。

“印象最深的还是学院里水管爆裂那次。如果不能及时维修无论是后续的抗疫工作还是复学后同学们的生活供水都无法保障。”孙国军回忆道。当时恰是凌晨三点,结束一天工作还没休息多久的他,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拎上工具袋,骑上电动车,第一时间就赶回学校。他一遍遍地检查,抢修爆裂的水管。水花虽溅湿了他的衣裳,却未扑灭他对待后勤工作的热忱。他说:“其实对于我们后勤人来说故障就是命令,不管多晚都要赶过来。我也是一名党员,须将应尽的责任扛在肩头。”拎起工具袋,他又继续投入工作,满怀着谨慎和细致的态度,投身后勤战“疫”,检查好每一台设备,拧紧每一颗螺丝,哪怕是深夜独自一人行走,他也心怀温暖。

疫情未退,校园疫情防控的工作还在继续,从未曾停下脚步,他们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用心与心的牵挂,情与情的交流担负起特殊时期的特殊职责,把关爱和能量传递给每一位师生,在战“疫”道路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大学生媒体中心 钟佳苗、项新云、吴知颖/文 王溪等/摄)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群贤中路2799号
电话:0575-88345808
传真:0575-88061806
邮编:312000
版权所有:绍兴理工学院 |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