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进德修业”的院训,实践蔡元培先生“五育”教育思想,提倡“尚自然、展个性”的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才华, 鼓励学生冒尖创新、努力成才,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多样化,学院设立“蔡元培”奖学金。今年,7名学子及3组学生团队突出重围,以独特的个性与出众的能力成为了蔡元培奖学金的最终候选人。为营造向榜样学习的氛围,特开辟“榜样力量”专栏,叙述候选人背后的故事,展示我院优秀学子的青春风采。
【推荐词】
许俞杰同学,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不定义自我,永远敢于尝试。他积极活跃各项校园活动,在科研、文艺、社会实践等领域中均有成硕,目前荣誉已有七十余项,其中国家级一项、省级六项、市级四项、院级六十余项。因为兴趣所以热爱,他作为学生干部,躬身以事,积极探索,四年前后担任了八项不同职位自我磨炼,严于律己,策划多项重要活动,参与多次文艺竞赛,他带领班级获市级“先进团支部”,院级各项集体称号,带领话剧社团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获得各部门的一致好评。优秀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相信他今后定会执起船桨,扬起风帆,继续目标坚定地驶向彼岸。
——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 楼利琴教授
热爱挑战自我,让生活精彩纷呈。许俞杰,环境设计1811班, 担任十六项职务,获各类荣誉90余项,志愿者服务工时三百余小时,每一个标签都是他,又都不全是他。四年大学生活,他勇于尝试,大胆探索,从未选择定义自己。

多面舞台,演绎精彩
“大学要敢于挑战,不留遗憾才好。”这是许俞杰大学四年践行的信条。环境设计专业出身的他总是热衷“跨界”,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活动,大学生活多姿多彩。
大一时,“剧迷”许俞杰出于兴趣与好奇加入“三时”话剧社担任副社长,开启了大学时代的“演艺生涯”,将课余的大半时间分配给话剧。“起初,我们甚至都没有表演的场地,带着一群热爱表演的伙伴们,我们搬来设备、桌凳,在教学楼的空教室里搭建起舞台,制作手工剧票发放,邀请同学们来观演。”
一幕话剧的演出效果要达到预期,需要演员上百次的排练,在排练中不断完善,精益求精。“每一幕话剧都是逐步‘抠’出来的,大家常常在排练室一待就是一天,对每一场、每一幕进行彩排,对每个动作、情节的设计反复推敲。”许俞杰总在琢磨着如何把角色诠释得更好,“攻克表演的关卡后,我们还要校对好道具、音效、舞美、灯光,没有现成的道具,我们就找来纸板、颜料动手自己制作。”
经历了数不清多少个通宵达旦,“三时”话剧社从教室表演的小舞台走上了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的大舞台。在2019年和2020年,许俞杰带领“三时”话剧社以《岸花焦灼尚余红》和《梯云漫卷西风》两部原创话剧代表学院出征省大学生艺术节,分别斩获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
大三时,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许俞杰立刻报名参加并着手组建团队。得益于平日里常参加社团活动、广交好友,他从自己的朋友圈里找来不同分院专业的朋友,建立起一支五人团队,以研发能够识别使用者坐姿的智能台灯展开研究,并充分利用各自专业优势,为团队进行分工:把控核心技术层面的研究,核算经费,筛选文献资料,专利外观设计。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最终,许俞杰以项目第一负责人的身份带领项目“‘保驾护航’——基于AI芯片的人体特征追踪护眼台灯”在2021年6月成功获批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立项。
回忆起接收到喜讯的时刻,许俞杰言辞间依旧流露出自豪和开心的情绪,“目前该项目还未进入结题阶段,但已经意味着自己的又一次‘跨界’尝试取得了不凡的成果。”
“专业课之余,他总在多角度提升自己,善于把握机会,愿意勇敢尝试。”这是身边老师对许俞杰最多的评价。四年中,许俞杰参加了十余部话剧演出,科研成果获批院级立项两次、国家级立项一次,在期刊《商情》、《教育学文摘》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摄影比赛、演讲比赛上,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所践行的正如他曾说的,“已经不留遗憾了。”

落笔成舟,扬帆直上
除了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专业少不了在课外“下功夫”。“熟练运用各种软件进行绘制的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要求的基本能力。”许俞杰介绍,“为了拿下’平面制图、立面制图等不同类型设计稿图的绘制,我常在网站上搜索教程、报名网课,通过自学慢慢尝试绘制。碰到效果不对的,就再来,碰上学不懂的,就去问,想尽办法去达到预期效果。”
在不断摸索中,许俞杰逐渐梳理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他一贯以“兴趣”为自己的“灵感缪斯”。“《茗韵馥香》是我为宁波大益茶设计的茶展馆方案,灵感来源于我钟情的中国茶文化,从构思到完成花费了整整一周时间。作品当中光、影、形简单的堆放却勾勒出空间的无穷变化,通过光影效果的观感变化吸引游览者,让游览者能静心体会大益茶的茗韵馥香,达到‘沉醉不知归路’的最终效果。”
“比起结果,我更愿意看重过程。使自己内心获得满足感的设计才是我想做的。”抱着对设计的纯粹追求,为了获得更多锻炼机会,许俞杰从大一起便在设计工作室实习,四年里已经接触、体验不少各异的工作环境。“大学时倾注心血完成的每一个作品都能成为就业时的‘敲门砖’,希望面试时拿出的作品集,能让人看到有真‘东西’呈现在里面。”在校期间,许俞杰连续三年荣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学院综合一等奖学金,综合成绩位列班级第一,专业前三。目前,他已成功入职杭州一家设计工作室,在热爱的设计路上继续奔走。

不负青春,“玩”于畅快
“无论是班长还是朋友,许俞杰都能做得很好。他做事细致、有耐心,永远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同为环境设计1811班的徐银君说,“不管身边同学提出多棘手的问题,他都能好言提出建议、帮助解决难题,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对班级建设也‘有一套’。”
许俞杰常组织班级团建。“一次次精心组织的旅行让同学们变得更加紧密,这样一来也更利于平时工作的开展。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这种感觉远比一人‘单打独斗’好得多。”他解释说。环境设计1811班共32人的“旅游团”,一起去过镜湖湿地公园、爬过香炉峰,到过新昌考察古镇、走访过周恩来故居……许俞杰的相册里留下太多班级的集体照、出游照,他对每一张照片都如数家珍:“这些照片若干年后还能拿出来回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它代表的不仅是我的青春,更是我们的青春。”

四年时间里,许俞杰用设计的眼光和头脑勾勒未来的蓝图,紧握生活的画笔为自己描绘每一种可能,以满腔热情,争做新时代有志青年。
(来源:党委组织宣传部 大学生媒体中心 戴雨桐 王佳怡/文 图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