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已经落下帷幕,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2022届毕业生升学成绩再获佳绩,2022年研究生报考741人,上线216人,截止目前,录取126人,有多名同学被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拟录取。迎着晨曦出发,踏着月色归来,不舍昼夜,无畏艰辛,不甘平凡正是他们日常勤学的真实写照。如今,考入心仪院校的他们,有欣慰、有感动、有喜悦。时值初夏,天朗景明,现校园网特推出“考研风采”系列报道,集中展示元培考研人的故事和风采,以激励与启迪全院广大青年学子。
牛松彪,工商管理1802,退伍军人,现任学院督察队特警部队分队长。2022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结果公布,他以总分352分,超体育学专硕分数线56分的好成绩成功考取宁波大学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下定决心,绘考研蓝图
2019年,随着两年义务兵旅程的结束,牛松彪重返校园,从16级转入18级,跟着“学弟学妹”一起开启了大二课程的学习。曾经的同学、伙伴变为了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通过交谈,牛松彪深刻认识到了当前的考研“热”。“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呢?”在得知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研专项计划后,牛松彪心中“想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想法愈加强烈了。
一边是竞争激烈且还未学完的专业课,一边是有些基础又怀着兴趣的体育专业,无论选择哪个作为考研方向都不容易。在犹豫不决时,牛松彪分别向自己的专业课老师和体育老师寻求帮助。“你真的热爱体育吗?如果爱,就不要怕,热爱能抵万难。”体育老师的这一发问“点醒”了牛松彪,他最终下定决心,毅然做出了跨考体育这一决定。
“都说‘择校正确,考研就成功了一半’,院校的选择是考研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牛松彪坦言,自己在择校上费了一番功夫,“先收集意向院校的试题资料,向体育老师说明自身的情况,咨询适合报考的专业和院校,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比如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院校所在城市未来发展状况以及城市体育运动氛围等。”
经过多方询问和慎重考虑后,牛松彪把宁波大学定为目标院校后,便着手进行规划。“先规划大方向,弄清楚每个阶段要做什么,从月目标、周目标下手,两个月复习完一遍专业课,十四天过完整本书,再将它们拆开细化为日目标。”从周密地制定学习计划到稳步推进,从整体知识逻辑框架的构建到每一个知识点的消化,他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重。
“我没有选择从众熬夜复习,早睡早起是我在军营里养成的良好习惯,也在之后的生活中一直保持着。”面对巨大的复习压力,牛松彪不打时间持久战,而是选择高效备考,坚持用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

目标明确,为梦想续航
考研初试要过的第一关便是理论考试,这对牛松彪来说并不容易。“入营两年,专业课学习暂停,加上本身基础薄弱,选择考研后,我既要完成学期学业任务,又要把落下的课程抓紧补上,只能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英语是牛松彪的薄弱点。早上八点图书馆开门后,牛松彪便开始默写单词,默完了背,背完了默,反反复复,同时向学长学姐“取经”,听各式各样的网络课程,没过几天,就发现了英语阅读题中的一些技巧和“套路”。他开始停掉网课,去研究近二十年的考试真题,“英语不光要精读、翻译,更重要的是去反思,摸清楚出题的思路和‘陷阱’。对照已有的资料,我尝试着‘拆解’真题,找到重点章节,根据自己的逻辑重新整理章节知识,分出重点和次重点。”
图书馆的天井成了牛松彪备战考研的“营地”。他常“驻扎”于此,一遍、两遍、三遍地背诵课本……“新知识背完旧知识就忘,背过的内容转头就忘,仿佛掉入了恶性循环的‘坑’里”,背诵效率这一问题使牛松彪十分苦恼,“时常背着背着就会焦虑着急,怕自己的方向走错了,怕自己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一场空,怕答题时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
“没关系,这是正常的,我当时也是背了就忘,背诵需要循序渐进,等你背到六七遍的时候就不会忘了。”通过找到成功上岸宁波大学的学长学姐,向他们倾诉自己备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牛松彪才清楚知道,此刻的自己需要及时调整心态,继续稳扎稳打地执行自己的复习计划。

坚持不懈,所得终如愿
牛松彪对考研的这份坚持,可以追溯到三年前当兵的时候。那时的牛松彪刚刚入伍,身体素质并不高,连续做100个俯卧撑、100个深蹲、100个仰卧起坐对于他来说异常艰难,“第一次连续做100个俯卧撑时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但部队是‘大锅饭’,一人做不好大伙都得挨罚,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坚持下去。”机械地弯下胳膊、再抬起,稍微一动,肌肉的疼痛感传遍全身,他苦笑说:“当时真的好想趴下去再也不动,可耳边听到班长、战友们一声声加油,不敢也不能让自己放弃。”

牛松彪(第二排右二)与战友们
“两年的当兵经历潜移默化影响着我,教会了我坚持,让我从遇到困难便会退缩转变为勇敢地迎难而上,也是有了这份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坚持不懈’这四字的意义。这是我考研路上的‘引航灯’,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收获。”从开始向学长学姐学习备考经验,到成功收到宁波大学体育录取通知,牛松彪长达一年的奋战终于收获结果。
“很感谢公共基础教育分院余丁友、孙杰、王军伟等老师,他们带着我们一批体育跨考生不厌其烦地讲解相关动作规范,暑期还陪伴大家留校进行体能训练,开展专业理论培训课程,为考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牛松彪说,老师们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在大家需要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支持,教会大家如何应对并做出调整。
(来源:党委组织宣传部 大学生媒体中心 张心悦 赵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