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本期元培青年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一起畅谈对“尺度”的看法与感悟。
汉语言1922班 余天: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公与私,“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曾几何时,在一些人眼里,公与私是模糊的,甚至是混淆和错位的,有的公私不分,有的假公济私、以公谋私和损公肥私,等等,结果在公与私处理把握上屡次绊倒。公则公,私则私,其间的界限务必真正划得清、分得开。韩非子说过:“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私心胜者,可以灭公。”为官从政就是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有时还得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做到“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
每个人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这样,才能坦荡做人,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一生多次遭贬谪的苏轼,可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典型。他虽多次被贬,却不以己悲,做了不少造福百姓的好事,如在徐州防洪筑堤,在杭州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在惠州引泉入城等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就是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要把握好尺度,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善己身,助其人,献于国……
汉语言1804班 王莺晓:
大千世界,古往今来,“尺度”二字无不贯穿始终,无论对己,待人,处事,都应该把握好尺度。人生,是一门艺术,而尺度则如同是一种技艺,对度的把握,则成为影响这件艺术成败与否的关键。。
生活有尺,人生有度,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度衡,将两者完美结合,相辅相成。生活便有了光,人生便有了热;生活有了规划,人生有了方向。内心世界有了深度和广度,游刃有余地立于光明之始终。
生活有尺,长短不一,因人而异,不同的价值观,便用不同的尺进行测量,最后所得值也就不一,形成的震撼也就不相同。人生有度,大小不等,因事而视,不同的标准,不同德环境所能接受的最大承载值也是不等的,进而导致所形成的效果不同。
尺与度相契合,显得至关重要,一张一弛,逢时做出调整,恰时进行改变,形成最佳状态。学会用理智驾驭情感,用历练抚平棱角,慢慢凝聚成一种心境,“尺度”二字与其说是图形汉字,不如说是一种境界。
汉语言1922班 周子雅:
习近平在大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所引用的话语:“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源于北宋的二程,程颢、程颐之著《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
其原典为:‘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仲弓问:“怎样发现并选拔贤才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对此,二程作了如下评语:“推此义,则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在他们看来,当政者是否具有公心,关乎国家兴亡。有了公心,可以使国家兴盛;没有公心,一切从私心出发,会使国家灭亡。
在二程那个时代,‘公私’二字便已有了定论,公私是否分明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兴亡。而如今,从政者是否能正确把握公与私之间的尺度,这同样涉及到我们社会未来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必定存在如图中此人一般,借着公家的却办着私家的事情。在工作中,如果做不到工作与私事分开的。往小了说,可能就是占点小便宜,或许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有什么要紧的,不过是一件小事。可只要我们默许这种“公私不分”的小事,忽视其间的尺度,这种行为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有些单位的员工,因为其职位的工作性质和特殊性,一旦他们丢掉了心中的这把“尺子”,利用职务之便来为自己亦或身边的亲人谋取私利,只要有人体验到了这种行为的“妙处”,就会成为一个无法戒掉的习惯,于是人性就慢慢地变得贪婪。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一张白纸上滴了一滴黑色的墨水,水渍会慢慢的向周围延伸,进而影响到周围,正如一位同事上了谋私利的瘾,无形之间会诱惑其余成员;而当几片白纸掉落在大染缸内,白纸又能坚持多久不变色呢。
“尺度”两个字,看似简简单单,有时不过就是一缕先公后私的想法,但真的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
英语1801班 曹彬婷:
先有尺,再谈度?此为我先前所想。但是经过这几年的锤炼,我发现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善:是的,我的很多观点都会随着时间而“进化”,这也是自我进步的一种表现。
好比先有尺再谈度的这个说法,而今被我更新之后则变成:尺度并谈,行为并进。
这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先有尺的衡量标准之中,如果缺乏度的考量,就会变成了某种一厢情愿的做法: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没有某种模板化的思想指导可以让我们把做事的尺度拿捏清楚。
这就好比很多人去网络上找学习方法,而往往最适合的方法,都是基于某种方法之上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之后的执行方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方案是死的,人是活的。同理,尺的建立是死的,而度的出现是活的,尺度的把握如果先死后活,往往在执行上会遇到很多毫无意义的麻烦。
责任和能力决定了尺度的表现力。一谈到做事尺度的问题,总是会和责任和能力挂钩,因为这两点是评估尺度的标准甚至是很重要的标准之一。
做事尺度大,前提是能力水平高,能保证事情做的下来,也能承担成功与失败的两种结果。做事尺度小,能力尚需锻炼,且责任小,打个比方说就是要听上级指示的这个分量很大很重。
在责任和能力的动态调整上,我的个人想法是这样的:做大事,能力比责任要先考虑,责任比能力要先体现。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知道自己能干,但是在表现上,你要先把责任摆出来,这样一方面是在做事的时候有一个支撑力,其次能力是实践的保障,能力不行,责任越大你的风险越大。做重事,在能力和责任都有的条件下,责任外显,能力不表现。这点其实用句俗话来说就是:闷声发大财。
对上/老辈/需要你依仗的人做事,责任随着能力走,不要冒险,不要为了表现自己而承担失败的风险。做事不是豪赌,这一定要谨记。对朋友/平辈/无关利益的人做事,责任不表露,能力有多少放出来多少。这个时候是你的“个人秀”时间,心里知道自己所承担的东西,评估之后能承受即可,主要还是能力的使用,能表现出多少能力,你就能展现出多少个人魅力。
以上四点建议属于泛泛而谈,我个人认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特殊事态比如交际关系复杂,或者牵扯利益点众多的时候,这就要个人问题个人分析了。
实践证明,把握好说话做事的分寸,能给自己增魅力、赢机会。能说话不等于会说话,会说话不等于说到位,只有将话说到位了,才能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力度。说话过于极端,可能招致别人反感,甚至捅娄子、造事端。要养成,心中有一把“尺”,说话先衡量,拿捏好说话尺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先做人,在做事。这句话可以说是不容质疑的“伟光正”理论。但是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懂得方法在条件上的适用性,以及在各种情况下的取舍之道。
英语1921班 赵建清:
尺度,一般表示物体的尺寸与尺码,有时也用来表示处事或看待事物的标准,而在许多地方则引申为准则、法度。例如唐朝诗人李涉《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二子才不同,逞词过尺度。”
今日的中国,历经坎坷,成为了现在的社会主义强国。从一开始的不被看好,被欺凌,到现在的繁荣昌盛,靠的就是党那张弛有度的领导。习近平主席上任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反腐活动,这项工作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当他下达这项任务时,并没有立刻开展大规模的检查、抓人。而是慢慢深入,没有打草惊蛇,最后才能抓到那些最大的“老虎”官员。如果一开始就大查特查,那么所有高权力的人就会立刻想办法找到人来做替罪羊。但是“清水煮青蛙”,当他们反应过来事态的严重时,已经晚了。
掌握尺度就是做人有分寸,意味着做事有进有退,这是一种处世态度。古代一位哲人说过,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像刺猬,一种像狐狸。刺猬遇事只有竖起尖刺一招,而狐狸却 随机应变。人生各异,尺度不一。我们应该分析自己,把握尺度,更加有效地发挥自己 的才能。大学生,没有了家人和老师的束缚,生活和学习更加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要靠我们自己来把提尺度的。如果自由过了火一定是会出事的,那些为了攀比网贷的同学,那些整天呆在电脑前的同学,那些从不下床的同学……他们真的很自由,但是他们面临的结果轻则开除,重则自身崩溃自尽。当代大学生中,这样的事真的不在少数,他们没有了对自由的掌控,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大学是一个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地方,没有了那么多的束缚和规则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伸展拳脚,所以当代大学青年应该把握好人生的尺度,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芸芸众生,喧嚣红尘,熙熙攘攘。每个生活在尘世中的人,都会面临进退的选择,都会有一个尺度的标杆。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能付出多少,而不是他拿取多少。”因此,我们应该胸怀大局,放眼未来,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尺度,无限拓宽自己人生的宽度。
英语1802班 陈筱洵:
尺度,即尺与度,是指物体地尺寸大小,也是处事或看待事物的标准。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把“尺”,用来丈量生活的“度”。世上之人千千万,有的站着,有的爬着,有的荣华富贵,有的苟活于世。不同的量度之尺,让不同的人活着不同的生活。只有用尺量清自己,才能看清自己,行完自己的路。
自古便有“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等的说法,这论述的便是尺度。处事的尺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小到鸡毛蒜皮,大到国家大事。把握尺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要是没把握好,失之毫厘,很可能就会差之千里。
俗话说的好:做人有尺,讲话有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眼睛所见、大脑所想就好比我们的“尺”,在自我判断之后,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就好比“度”。与人交谈的时候,先用自己的“尺”丈量自己,再控制自己聊天话语的“度”。正如朱熹所说:“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
把握尺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样的,把握尺度可以改变人类社会的前程。当今社会,保护环境与利用环境的尺度怎样把握,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只保护社会没有发展,只利用环境又早破环。只有严格把握尺度,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和谐,人类也才有可能持久发展。巴西对于亚马逊森林的开发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只要多砍伐几平方千米的森林就可能令荷兰被淹没。马尔代夫的政府也要举国搬迁。所以把握尺度甚至决定人类的存亡。
将对人生信念的恪守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拷问作为人生的尺度,他就会使你变得更加伟大和顿彻。将事业的追求作为人生的尺度,会使你在自己的道路上成就自己的梦想。用奉献爱心作为人生的尺度,会使你变得更加崇高。人生更加有意义。将淡泊作为人生的尺度,会使你拥有超然物外的心态,体现人性的尊严。
尺度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但尺度并不是无足轻重,因为它影响个人、国家乃至人类社会。我们要把握尺度才能把握人生。
英语1701班 莫静静:
每个人自从懂事之后,心中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尺子。尺子在心中,量人也量己,量得也量失。我们可以把这把尺叫做“规范”,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都要做到心中有尺度,一言一行是否都符合道德规范。这把尺也可以叫做“分寸”,为人处事都要把握分寸,因为我们都知道“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
以前的我不懂得怎么把握好尺度,往往对事情和他人的看法有所偏颇,用自己的尺子量别人的时候很严,量自己的时候很松,导致那时候总会产生一种“人不如我”的错觉,吃过亏之后才理解到正确把握尺度的重要性。尺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看你愿不愿意为此改变,当你能用自己的尺公平地衡量自己与他人时,你会发现世界会更加美好。
尺度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小到一个眼神、一句问候,大到国家政策、人类社会的举动……都要把握好尺度。我国的“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就是正确把握好了尺度,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方针,又允许特别行政区继续保持资本注意制度,这个尺度的把握很好地促进了我国的统一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尺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便是对我们把握尺度的一个要求,为人处事既不可以过于简单化,也不能矫枉过正。也许一般人对人生尺度的把握和追求,泄露的只是人性的一点光色,那么伟人对人生尺度的追求,则如那璀璨的星光,在黑夜的天空中闪闪发亮。周恩来的尺度改变了他的人生,也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命运;鲁迅的尺度是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家,更唤醒了很多国人昏睡的灵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尺度更是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岿然不动。尺度能改变人生——一个人,一群人;尺度能改变命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中语1902班 邵梦婷:
几年前,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达康书记那并不完美却热心正直的形象引起观众们的喜爱。他说,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这一句话不知敲响多少人的警钟。而在剧中无论是祁同伟等苍蝇老虎所做的种种腐败劣行,还是孙连城等人的尸位素餐,都令人作呕。前后两者的区别只不过是心里是否有一把尺度。
宋代思想家程颐曾言:“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每个人都是会有私心的,但是每个人的心里也都应该有一把尺度,知道什么是公,什么是私,度量好两者之间的尺度。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颇有天赋的于敏毅然决然地放弃先前的成果,服从国家分配,转行于研究核武器之中。从红叶香山的赫赫京都到雪山碧湖的川川西南,于敏始终奔波在工作路上。隐姓埋名三十载,面对着的是家人无解的困惑;黄沙大漠一声雷,响彻着的是于老宏谋的大我。孔明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于老担责之际百日会战,鞠躬尽瘁。无情时光残酷,他从满头乌发落得白了华发,为核武器的研制穷尽一生的心血。他却只是默默摇头说:“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把自己看得太小,他的心太窄,只容得下一个国家。小我与大我的抉择中,他做到了“我将无我”的大境界,是那小火慢炖的无悔,是那不负人民的无愧。
一个人倘若一直拘泥于小我之中,只知晓得划算自身切实可得的利益,那么这样的人终是不健全的。一个人就把目光着眼于眼前苟且,死死握住百万金钱,那么这样的人也走不了太远。大道长且漫,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五光十色的诱惑,倘若不甘于自身切实可得的东西,却想着旁门左道要获取一些别的私利,终会在之后的某一天得到应受的惩罚。老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付出了什么,你没付出什么,他们都真真切切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一个心有大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也终会遇见自己的春风得意。
我也曾疑惑于那些为官清廉袖含清风的事件的真实性。真的有这样为公无私,利为民谋的人吗?后来当我看到太多太多实实在在就呈现在我们身边的事儿,我确信了。无论是大学生村官不计得失的为官有为,还是社区服务无关利益的志愿奉献,在小我与大我的平衡杠杆之间,他们心有明灯盏,照亮后人们不断前进的漫漫大路。
一直很喜欢出自普罗泰戈拉的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一说好像一下子把人放进天地万物之间,人便成了世间的主宰了。那么我想,人的心中应该也总有一把尺度吧,把量着世事洞明的方寸之地,计算着为公大我的天下情怀。
计算机1901班 叶晓芸:
北宋《二程集》有言:“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说的是当政者是否具有公心,关乎国家兴亡。
尺度,表示处事或者对待事物的标准按,当政者的尺度便是是否具有公心。习近平主席曾说: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为何说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人民的选择?因为在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他们谋求的不是个人私利,而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才会有现在辉煌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
责任和能力决定了尺度的表现力。责任和能力越大就必须更严格把握处事的态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更是应该一心向公把握尺度,创造一个党员堂堂正正,社会欣欣向荣,国家繁荣昌盛的局面。
尺度并谈,行为并进。借鉴过古往今来众多国家历史兴衰,使我们明白,在谈论学习尺度的同时,行动也一定要跟上思想。除了执政者要把握尺度,行为并进,我们作为新时代有为青年也应该学习做到这一点。融合个人梦与中国梦,把握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尺度,不懈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
会计1801班 陈思婕:
有句话说得好:“尺度塑造人生。”人生各异,尺度不一,但每一种尺度的选择都决定着一种命运,展现着一种精彩。
将淡泊作为人生的尺度,会使你拥有超然物外的心态,体现人性的尊严。你看那漫游在山水之间的庄子,他的气度倾倒了前来恭请他出仕的楚臣,更让一代代的读书人所仰望,虽然槁项黄耳,却口吐莲花,心游万仞;即使设类引喻,也落笔惊风,幻化万方。正是因为庄子心中那淡泊的人生尺度,才使他真正成为站在文化长河上的一道绝佳风景,将尘世的沉重负担尽甩脑后,而守住了人性的尊严。
将事业的追求作为人生的尺度,会使你在自己的道路上成就自己的梦想。你看那凡·高,作为现代艺术的殉道者、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画家,他命中注定为了艺术而牺牲自己,燃烧自己,在37年的人生历程中,他虽然承受着接踵而来的失败,但他已经选择了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人生尺度,他就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也许他的所有艺术成就都源于他的人生尺度和那近乎疯狂的激情——“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将对人生信念的恪守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拷问作为人生的尺度,他就会使你变得更加伟大和顿彻。你看那海明威,那颗射向自己的子弹,即使穿透了脆弱的头颅却依然击不碎他生命的硬度,他用自杀捍卫他一生所恪守的信念:“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毁。”为了恪守人生的尺度,而甘愿毁灭。
用奉献爱心作为人生的尺度,会使你变得更加崇高。人生更加有意义。你看那特雷莎修女,这位以广阔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去关心他人的仁慈天使,在她的生命历程中,蕴含着英雄和圣徒的本色。“爱应该像生命和呼吸一样,天天伴着你。直到最后一刻。”她以人生的尺度所做的一切都值得我们用虔诚的心去思考。
也许普通人对人生尺度的把握和追求,泄露的只是人性的一点光色,那么伟大的人对人生尺度的追求,则如那灿烂的梨 花,开满了我们头上的蓝色星空。
人生各异,尺度不同,但只要用心去把握,总会拥有人生精彩。
经管国贸1902班 葛银钰:
有句话说得好∶“尺度塑造人生。”那我不经会想又何为尺度呢?于当今社会,我觉得尺度就像一杆秤。众所周知,秤要能够精确使用就要端地直。所以人决定着秤的高低,把握着尺度。
尺度在官员们的心中。我们熟知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坚持这个宗旨和原则要求:①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而官员们正真贯彻,持久落实却是不易的。“老虎”“苍蝇”是无法藏身的,内蒙古“老虎”邢云就是这样从1996年至2016年,邢云敛财超4.49亿。4.49亿元!十八大后打虎不断,一批落马贪官被法院查明受贿超亿元,但像邢云这么多的,还从未有过。人民不允许这样的老虎存在,国家也同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注重继承,我们在打击腐败落后分子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优秀干部寄以表彰。定西市“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宣部“时代楷模”。中组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些都是在描述同一个人——柴生芳。他从2014年8月14日上午8时05分开始工作,至2014年8月15日凌晨1点30分开会结束,生前一天连续工作长达17.5小时。在此期间,柴生芳先后接待来访群众、调研引洮工程、主持召开捐资助学表彰大会、检查县城北大街改造工程、实地查看城区东大街等道路情况,并于晚上7点30分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从7点30分开始至15日凌晨1点30分结束,持续六个小时,共研究了22大项53小项政府工作。人如其名,他用自己的一生点亮的是乡村的振新,国家的欣旺。他们对官员应把握的尺度标准不同,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同。
尺度也在人民的心中。良好美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从幼时父母纠正我们的坐姿开始到现在社会警示我们应具备的价值观,点点的小事中培养的却是难以把持的尺度。
尺度是一个标准,你必须学会掌握好这个标准,懂得怎样做才能取得好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优秀先锋,学习他们所持有的尺度,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对己、对人和处事的尺度。
国贸1902班 张本聪: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是习近平在《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的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兄弟一生传道讲学言论的结集《二程集》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二程根据孔子与仲弓讨论如何管理政事得出的,可理解为当政者是否具有公心,关乎国家兴亡,有了公心可以使国家兴盛;没有公心,一切从私心出发,会使国家灭亡。其实这句话也体现着尺度,治理国家需要尺度的把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把握尺度。
在我看来,对尺度的把握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并且对尺度的把握跟中庸之道密切相关。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中庸有三大原则,“叩其两端”、“执两用中”是中庸之道一个重要的原则,“两端”就是过和不及两个极端,“过犹不及”,是指的做一件事情,如果做过头和没有做到一样不得其正,即做事须恰到好处。“中”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与“过犹不及”合而言之,就是坚持“中”,戒其“过”,勉其“不及”。庸的意思是,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表达适当的情感,很多人都误解了中庸的意思,认为是为人圆滑,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庸更类似于看情况办事,即量体裁衣。中不是长度概念而是时机概念,而庸指人伦日用,强调的是中和的理念。
在我看来中庸之道中有一点就是需要把握好尺度。就好比孝顺父母,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将孝顺父母歌颂为美德,但孝顺父母也有尺度,不能一味的顺从,毕竟人无完人,父母所说所为也不完全是正确的。
我们大学生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随时随地都在与人交流相处,无法避免与人交流相处,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把握好尺度。就好比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有极强的自尊心,但是维护自尊要掌握度,你维护自尊过头,往往会影响人际关系。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要为此放弃自己的自尊,你必须要适当的学会维护自己的自尊,这样才可以和谐的与人交流。
今天,我们汲取中庸之道中的积极因素,把握好尺度,对于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具有重要意义。“中庸”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正以及中和的思想能使人身心和谐,并能使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国际关系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以至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
经管工商1821班 葛钰璐:
为人处事能做到恰到好处,这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漫漫人生,既是目的更是过程。人生之旅的生命闪光处,不一定是草长莺飞时,人生得意时,不一定是踏花归来处。把握做人的尺度,守住善良的呵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不能做绝,话不要说尽,做事要给别人给自己留下余地和空间;说话要用脑子、智慧,要给别人留有情面,要让别人有台阶下,给人方便也予己方便,给他人面子和应有的尊重与礼让,别人也就会给予自己多一份客气和尊重,做人做事既要有原则也要有尺度,正所谓妙在尺度,美在分寸。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功不求盈,业不求满,花看半开时,酒饮微醉。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把握尺度,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你的,才是你的;不该是你的,连搭腔都不要。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在把握尺度中见真晓。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
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不要探问别人的隐私,不能当众揭穿对方的隐私和错处;不能故意渲染和张扬对方的错误;要给对方留点余地;不能强人所难;说话不能不看时机。说话的尺度和办事的分寸类似于一匹宝马,驾驭好了可以日行千里,帮你冲锋陷阵;驾驭不好,就会让你摔跟头,甚至踢伤别人。现实生活中,有人把握不好尺度,其原因是眼界不宽,昧于大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人是以己为核心,以至言行失去准绳;有人是私心膨胀,得失之想,很难公允客观。准确把握分寸,仅有良好的愿望还不够,也不单纯是方法问题,一个人的心性、品格、与胸襟更为重要。善于把握分寸者,一定是重视自身品德修养的。增强自己的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强化自我修养、自控意识、自控能力,做到感情上把握住原则,行动上把握住分寸,生活上把握住小节。这样,自己的命运就会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
心中有一把尺子,口中才会有度,就像是一个杯子,杯子有一个缺口,如果你不从缺口的方向上去看,杯子就是完好的。多欣赏别人的优点,赞扬别人的优点。少一分指责,要知道自己也有不足之处。在看着别人的优点羡慕嫉妒的时候,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收回目光,低下头认真学习别人的优点,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有舍有得,才有更新。有所绝交,才有所至交。遇事不必慌乱,看人不必果断。保持头脑清醒,是一种理智。偶尔糊涂,是一种智慧。当回头再去想那些让你生气的事情的时候,会觉得不值一提。即便生活艰难,也不能屈膝出卖尊严,即便生活拮据,也不能昧心坑蒙拐骗。富裕的时候,多想想境况不如你的人,千万别目中无人,欺负别人;风光的时候,多想想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千万别忘恩负义,背后使拌别在背后谈人是非,别总是嫉妒他人的成就,不要瞧不起任何人。把握尺度,把握人生。
经管国贸1902班 张雨欣: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我认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的基石和保证,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只有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才能把握好做人的尺度。
把握好尺度的前提是要熟知规矩。“欲知所谓规矩,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个人修养、道德情操、礼信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在规范人们行为、促进社会和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无规矩则废,家无规矩则殆,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生活在社会中,有行车规则、法律规定、班级规章制度等,若一个人他不履行规则,自然会受到惩罚,小到口头教育、罚款,大到蹲监狱。不遵守规则,害人害己。法治社会就要熟知规则,把握好做人的尺度。
把握好尺度的根本是要遵章守纪。遵章守纪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公民交往行为的一般和普遍规矩,是社会的运行底线,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要求。简言之,法律就是大家要遵守的规矩,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前提。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还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传统美德。我们是小公民,是祖国的未来,随时随地要做到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习法律,懂得法律,运用法律。法律将伴随着我们一生,让我们受益匪浅。只要我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把握好尺度的核心是要对党忠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党员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遵守党章,用党的纪律、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我是一个大学生,更是一个真正忠诚的爱国者。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学习国防知识,增进对国防的认识;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时刻不忘祖国不忘党。
把握好做人的尺度,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理论上成熟,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与党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共克时艰,共谋发展。
(来源:团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