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习近平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办公厅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本期元培青年们将以“无涯”二字为主题,谈自身的看法与感悟。
设计学类1905班 袁佳艺:

纺织类1901班 陈超:
“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句话表层的意思似是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随没有尽头的知识,是危险的,实则不然。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在老师没有详解此文,我预习时将它揭示的含义理解为是对盲目自大,对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大谈其词的人的批判,对井底之蛙的蔑视。可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我幡然醒悟:井蛙之所以看不到大海,是因为它生生世世被困在深深的井中,永远只能看到那一方天空,便以为世界就是那么大;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活不到冬季,它无法感受到与夏日截然不同的世界,无法见到皑皑的白雪,生命的长短,是它无法改变的事情;见识浅陋的人不懂大道理,是因为他的眼界被所受的教育所束缚。而他所能接受的教育程度(至少是在古代)很大程度上由他的家境决定,即使是内心渴望求学,也许也会因物质上的条件不足而作罢。这三样事物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眼界基本由先天条件决定,“夏虫不可以语与冰者”可怜又可怜!
校园里、社会上,有诸多的支教活动,很多支队伍前往最贫瘠的山区,翻过巍峨的山,走过泥泞的道路,才来到那个几经与世隔绝的地方。即便那些志愿者向山区的孩子们描绘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激发了他们心底的渴望,他们也很难很难有机会翻过山,越过岭,去开启新的生活。闭塞是恒久的,那么,支教的意义又何在?他们的所做所为岂不是在与夏虫语冰?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年限,无法决定自己的家境,也无法改善社会坏境,更是无法凭借自己微薄之力使国家变得繁荣昌盛。但我们仍然还是有许多可以做的:不断地汲取知识使自己渊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世界充满小爱,感召他人从善弃恶等等。支教的意义不在于山区的孩子是否能够翻山越岭来到外面的世界,而在于让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生存的狭隘,留在山区、发展山区。
固而,我认为描绘更远的地方并非不可,它也许会使囿于一处的心灵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也使人的思想广阔一些。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让我们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开拓进取尽力拼搏,克服条件的局限,去逾越鸿沟。尽管可能无奈于生命的苦短,但仍要探索无穷的世界,力图能够看到山和海。
环境设计1801班 邬韩娜: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当今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去多方面的分析这句话。
我的理解是对于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需苦学,也应善读。都说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学习是学无止境的,而人的一生却又如此有限,所以我们更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放平心态,读一些书,学一些知识,拓展视野,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换句话说即使人的生命有限,知识是无限的,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更需要我们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读书境界。
其实我们的中国发展之路不就是如此吗?对待优秀的文化知识,我们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国情,积极领导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的胜利,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啊!
那么为什么习近平主席会重点讲这句话呢,我想就是因为学习不仅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战胜艰难的法宝,学习更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习近平主席深知这个道理,更是以身作则,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责任和追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我了解到的“善思,博览,笃行,贵恒”一直是如何读好书的方法,我也就是一直坚持着这个读书方法,有空的时候,读一些好书,拓展视野,提升自己的读书境界,对于学习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也是在积极地在做到让读书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责任。
设计1905班 诸心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庄子在《庄子·养生主》中说过的,意思是生命是有长度的,知识却是无法衡量的,这句话第一感觉会让人产生消极的感觉,但是细心斟酌会发现并不是这样,这句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莘莘学子投身书海。
无涯是指无穷尽,无边际。在学习中,“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不知道影响着多少人,无数人因为“苦”字而退缩,因为“无涯”二字而害怕。但也有的人,尽管知道这是无穷尽的事情,仍然坚持不懈,勤奋到我们难以想象的地步。人生是有限的,但是学习是无止境的,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我们难道不应该向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吗?
在学习中,无涯是作为一个学生基本的条件之一,否则你将无法在一门学科上学好。就像之前,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知无涯者》,男主人公小的时候在数学方面就有突出的才能,但是因为家境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而大学后因为偏科无法毕业,工作后虽然生活艰辛,但是没有放弃数学,终于在万难之后得到一位数学家的赏识,被送进了剑桥大学深造,成功发表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他这种对数学的坚持,就是学到无涯,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因为学海无涯,所以一个人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学完全部知识的,但是只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充实自己,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
在生活中,每当我们处于一个新环境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首要的选择应是主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知识,在有限的生命中,学到无限的知识。而每当我们感受到学海无涯的时候,就说明你真正投入到这件事情里了。你在不断地提升自己,在不断地向着自己梦想的地方前进。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尽管这是无止境的,尽管知识是无法衡量的,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自身的改变,才是真正的获得了实质性的收获。
最后,我要跟自己和大家说,我们是未来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目标有自己的梦想,不要碌碌无为一生,要学无止境,真正做到无涯。不论在什么时间地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学,尽管学无止境,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自己获得了新知识,我们得到了提升,我们成为了更好的人。
英语1802班 陈筱洵: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庄子 养生主》),意思是“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
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但应奋进不息。换言之既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世间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探索不完的奥秘,需要你活到老,学到老。歌德说过:“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高尔基还说过“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为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这些话都进一步说明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儿努力向上攀登,勇往直前、不断进取,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贡献。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千古流传的佳句,正所谓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池塘变得如此明澄清澈,那么不断熟读,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我们不光要读书,还要实践。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是肤浅的,不要满足字面上的明白,要更深入学得知识、懂得道理必须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那样会更容易理解,更容易牢记在心。这对应的正是宋代诗人陆游教育他小儿子的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实际生活中,该实践时就要实践,那样更能体会出其蕴含的深刻哲理,且将受用不尽。每个人都有自己远大的志向,首先,我们要敢于走进知识的迷宫,探索知识无穷无尽的奥秘,克服重重困难,走出知识的迷宫,不断追求、探索,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奋斗,描绘出五彩缤纷的明天。
我们今天所处和面对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信息的时代、更是竞争的时代。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学们要有美好的未来,就必须要有知识,要有真才实学,而要拥有知识和真才实学就必须靠不断的学习而获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同学们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年代,同学们从现在起就要立志成才、勤奋学习、持之以恒,不断进取,要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中语1902班 邵梦婷:
庄子在《养生主》篇写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但是,我却想要把他后一句话改一改,变成“以无涯随有涯,足已”,岂不妙哉。虽几字之别,含义却差之千里。
从我的经历来讲,在小学的时候,家长老师们催促着我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初中;到了初中的时候,家长老师们督促着我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高中,等上了高中就更显而易见了,“上了大学就好了”,他们如是说道,好像等我们上了大学就再也不用学习似的。可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兜兜转转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最初的那个问题:你为什么而读书?那么读书究竟有没有尽头呢?
回头想想之前的学习生活,好像自从上了高中后,我就开始越来越少翻动课外的书籍了,我的思维常常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千百般种教辅堆在桌上,愣是没给别的知识留下一星点儿空位。那时候的学习看似好像等过高考就有了尽头。等上了大学的前几周,大家都还都保持着对未来的无限热情,读书、写字、自习,按部就班学习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学生活的五光十色诱惑着蠢蠢欲动的我们,点外卖、刷小说、看综艺,一个个好玩的有趣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渐渐地忘记了学习这个词,高三那种努力的感觉好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当然偶尔也会不甘心,对自己说要努力学习争取成功,一股子热情稀稀拉拉保持了几天,转而又回到了先前的状态,只好默默安慰自己说:“高中我都认真了这么久,上了大学不用再学了。”
但是,当某天早上,我偶然间看到图书馆门口背着大帆布包埋头苦读的学长学姐们,我想,之前的想法真是错了,学问应该没有尽头吧。北宋诗人黄庭坚曾说过:“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应该永远没有尽头,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外历史无数计,知识是浩瀚无垠的宇宙,我们现在所学的可能只是那一点尘埃,但在未来还有无尽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参悟其中的奥秘。人生岂无涯,求知却难止。
惟愿你我都能做一个知无涯者,好好求知,认真努力,用学习力引爆属于我们的未来。
中语1902班 陈承:
“无涯”,这个词让我不禁想到《庄子》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之一,主张“齐物”“逍遥”。在上述的方面,他主张的是“至知/无知”,即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
所以,在体现庄子作为“道”之思想,有限的人的生命应该顺其自然,遵循“道”的规则,不是一味地追求无限的知识,用有限的生命掌握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成功的,人不可能掌握无限的知识却自以为是大知者,自以为无所不知,那会很危险。然而,相对应的,“无涯”也容易让人想到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
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学习上哪怕不聪明,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收获,走向成功。这句话抛开庄子对于追求无限知识的否定:在无限的学海之中探求学涯的彼岸,最终的结局不过是舟毁人亡——学习贵在勤奋刻苦,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它告诫我们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而习近平总书记的《知之深 爱之切》中,也提到“这一代青年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识不足,根基不稳,有理想但缺乏基础……成才的路就在脚下,怎么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关键在于勤奋,勤奋是成才的必经之路。”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课题,是广大青年成长进步的阶梯。青年人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习近平总书记不要求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去追求空洞的无限的知识,而是希望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把勤奋作为登顶知识山峰的唯一路径,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并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英语1921班 沈丽晓:
我们常会在心中有这样一个疑问:在短短几十年间,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的一生,如果把它的生理年龄作为一种生命的长度,这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自己;但是,人的一生,如果与造福社会、施惠他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生价值作为一种生命的宽度,以贡献为评判标准,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因此,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是值得我们好好思量的。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所以很多人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把生命的长短看得过于重要。因为,衡量人生的价值,是对社会的贡献,而非寿命的长短。那我们如何来让自己对社会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很重要的一股力量就是自身所储备的知识。
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我们恰好可以心无杂念地去增长知识、丰富内涵。在偌大的图书馆中,不仅蕴含着符合自身特色的专业书籍,而且收藏着可以拓展自己课外知识的业余图书。我们可以花上大把的时光去“贡献”在这些书上,去源源不断地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当然,我们还可以去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马拉松志愿者活动、迎新晚会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知识面,增加自己的实践经历,从中总结书本无法带给我们的处事方法。
在过去几年里,我积极考取了普通话二甲、英语四六级以及专四、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省计算机二级、外贸业务员证、证券从业资格合格证、机动车驾驶证等证书后,我继续准备虽有难度但极想参加的证书考试。我去进一步报考英语专八,以及渴望已久的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考试,另外可以充实自己知识库的翻译资格考试。还有尤为重要的是考研准备工作,我会与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日夜奋战自习室,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知识让我明白青春应是挑战和多彩,知识让我理解沉淀让人充实和收获。
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我们终究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然后再去一个更高的层次收获更深更广的知识。在有限的生命时光去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领略那些你从未见过却足以惊艳时光的美好!
很喜欢那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永远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也许掌握新的知识会让我们暂时跨出舒适区,但等到知识内化进我们的血液的时候,一定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
英语1701班 莫静静:
《庄子·养生主》中曾提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其实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可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我们不要学习,知识也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或者越少越好,而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有的人学了一点知识之后,就自以为无所不知,结果别人的建议以及外界的新的知识都不屑听取,那么在学习生活中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没有人无所不知。因此,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而且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才是正确的,于是很多人会选择上前去与那些意见不同的人争辩,这样的例子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无数的“键盘侠”在虚拟世界中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一遇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就“喷”。如果一个人常常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与他人争论,那么一辈子都将会处在与他人的争论之中。
在这个无穷无尽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就如浩瀚星河中一粒渺小的尘埃,我们要做的就是认清自身的局限,并努力完善。虽然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我们的能量是无限的,竭尽所能就好。
英语1921班 赵建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的这句话,从小我们就都学过,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理解,真是相当的肤浅,今天在习近平主席的引导下,让我们好好探讨一下,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涵义。基本翻译: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可是人生真的有限吗?作家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所以死亡并不是一个人的终点,只要我们真的活得有意义,我们的人生就不会终止。
而知识在我看来真的是无涯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这个时候就要说到原句中的后半句了:“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人家庄老先生要表达的意思是,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我面对的知识却是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尽头的知识,这样看来着实太天真了。所以啊,怎么在无涯的知识海洋中学习获得想要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一味地去寻找终点,安静地站在一点,观察四周,你会发现其实你想要的就在你周边,即便知识无涯,学好你想要的就够了。
其实,只要我们量力而行,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尽可能的做到优秀就好。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天地,专业知识是最重要的,专业不过硬,你得再多的头衔,最终你会发现你好像做什么都行,但也做什么都不行。那么就不会有公司会要这样的一个“人才”。所以在此之外,再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以兴趣为主导,去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而充实自己,人只有在求知中获得快乐才能得到享受,毕竟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知识多,毕竟我们不可能总是固步自封,还是需要不断进步的。
汉语言文学1922班 陈佳燕:
在一次志愿者经历中,我有幸遇到这样一位老人,他是一名退休的大学教师,虽已迈入古稀之年,但每天还是坚持背五个单词,他热爱写诗、书法和阅读。他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他问我是否有白纸,我当时很纳闷,要白纸干什么?后来才知道他说他灵感来了,要写点东西。当他接过纸后,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支钢笔,认真的低下头写起诗来,我依稀记得那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之后他还考我英语,问我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语是什么吗?我的大脑快速运转,却怎么也搜索不到这个词,而这位老人早已在纸上写下了“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那一刻我很惭愧,老人告诉我退休后,他的生活反而更忙碌了,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回来后读书、看报,有时候眼睛累了就听听新闻、背背单词,下午练练书法,写写诗,有时候会去找朋友下下棋。从这位老人身上,我真正学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学习无止境,我看到了自己的浅陋,懂得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记录片《Becoming Warrent Buffett》也向人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与读书和终身学习形影不离。”关于巴菲特读书之多这一点,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评价过:“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终身学习是我们成年人应该敬畏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你自己,你自己为自己做的选择,自己为自己付出的努力。
汉语言1802班 王邹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习近平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办公厅系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文章中引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于《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其中,着重突出的是知识的无限。
知识是无限的,古代“活到老,学到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像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无一不体现出“学无止境”这个道理。因此,知识的无限性、无穷性告诉我们要多学知识,多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广泛的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阅读永远是获取知识面最为廉价的方法!
但是,光靠广泛获取知识是无用的,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我们需要的是学有用的知识。木心说过:“找好书看,就是找一个制高点。”我们需要从这个“制高点”出发进行阅读,进而获取知识。好书意味着会传授我们更多有益的知识,这些知识会对你的学习、生活、心灵、道德等方面产生明显的效果,所以读好书是有必要的。
更重要的一点,在读好书的时候,我们不要做无用功,不能泛泛而读,要“有意识”地去读,所谓“有意识”地去读就是从书中找到自己与读者共鸣的地方,或者在读的时候不能只重视书面意思,而忽视了自己生活相对应的内容,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读书,一定要运用审美意识对文章进行解读,把作者的知识通过思维的帮助渐渐地转变为你自己的知识,这才是做有用功。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讲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因此,对于我们,了解了读书的“无涯”,就要开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读书的方向,并且我们还要勤奋读书,提升自我,在读书的时候追寻自我、找到自我,最后提升自己的感情、升华自己的思想!
药学1803班班 吴子威:
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用书堆积起来的大山中,要想攀登高峰,勤奋就是唯一路径,在追求学问和不断探索当中,是一片没有边际的海洋,在这里苦难将是前行的船,只有它才能载你走向成功。
读书做学问,要想求得真知,就必须勤奋刻苦,不畏艰难。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那些成圣成贤者,那些大学问家,没有谁是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大多是经过天长日久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有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爱迪生刻苦钻研,勤奋求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成名以后,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天才,可是他却笑着说:“天才等于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灵感。”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出:勤奋,刻苦才是成功的要素。
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天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才是最关键的,通过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
相反的,有些天资较好的人不努力勤奋学习,反而一事无成。宋人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里讲了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他天资很好,五岁便能作出很好的诗来。但其父为了赚钱,便带他挨家挨户去作诗,却因而荒废了他的学业,结果才十二岁时,他就已经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虽然学习是个艰辛的历程,但其中也有乐。当读书、思索良久,不经意间忽然一下子豁然开朗,一个问题不再是问题,世界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新的、不一样的风景,这个时候,内心的那种欣喜是不可比拟和言喻的。
勤奋是成功的通途,刻苦是通往汪洋大海彼岸的船舶,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奋,只有刻苦,只有潜心,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把学问做深透,做出名堂,做出成就。
(来源:团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