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

校园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青年微语录|《习近平在浙江》系列专题学习

发布日期:2021-04-07    点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团员青年学习形式,强化大学生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带动学院青年不断焕发强大生机与活力,在学习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近日,院团委围绕《习近平在浙江》系列专题开展微语录征集活动。本期由来自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的团员青年就《习近平在浙江》(三)(四)专题进行学习与交流。


环艺1811  王凯:

  我在成长中见证了杭州大大小小的变化,让我感受很深的有三个方面:环境、企业、服务。
   初到杭州时,门前有一条小河,那时的小河不是清澈的,而是绿色看不见底的,河边的住户们没有吃完的残羹剩饭还有垃圾时常随手就丢入到了河边,河面上也时常泛起油光。不过没多久,电视上,村里的宣传栏上都出现了五水共治的宣传标语,门前的水道时常有人抽水清理淤泥,在我上高中离开那条河道时河道两岸已经用岩石铺垫,河中多年沉淀的异味也已消失。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更让人开心的是,注重环境的同时,本地茶山,茶文化也被大力推广,依傍茶山下的乡村更是盖起了茶文化的体验馆,居民房也得到了统一的规划和政治。当你步行在梅家坞的茶山下,时逢四月绵绵细雨,山中雾气缭绕,茶树叶绿枝新,每一次呼吸都仿佛有茶香相伴。浙江农村呈现了一大批美丽乡村新景象,农产业如雨后春笋,乡村旅游休闲成为新兴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学习《习近平在浙江》再回看杭州的变化,这背后的一切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作用。
  离开河道边的住屋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在那片土地上将要建起改变中国人支付出行的阿里云小镇,当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拆迁浪潮,这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未来发展。当时陈旧的居住房旧址建起了科技的计算企业,居民们也住进了有规划的整洁新社区,居民区更是建起了更新更大的购物超市和广场,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服务上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杭州的“最多跑一次”,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在杭州考驾照时,在当地的社区服务中心拉证明,从大厅取号,打印证明,流水线一般的服务平台提供的一条龙服务不到半小时就完成。效率之快,服务之到位让人感叹。
  杭州的生活感受让我十分愉悦,在我成长的同时它也发生着迅猛的变化和发展,它的成就离不开因地制宜,从实地调研发掘的优势发展,我生活的地方只是浙江一小部分的缩影,相信在其他地方也同样发生着美好的改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治理思想,学习他认真负责,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注重调查研究,讲求工作效率,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事迹中完善自身。


纺织2002  韩宁宁:

  面对困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在《习近平在浙江》(三)中周国富说到,在面对浙江省的经济社会情况与全国大多数省份差不多,甚至比其他省份还要更困难一点,习近平先是俯下身子扎实开始调研,然后基于对浙江省情的了解提出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新的工作目标,而后还提出了著名的“八八战略”,为浙江未来发展明确了方位和目标。

  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需要明确问题是什么,以及对事情的了解,再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的方法。就像考试,可能你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不理想,这是你努力的不够吗?不,这只是你没努力到地方。你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对自身的情况也不了解,你只知道努力,可并不是什么事是努力都能解决的。每一次考完试,你都应该再做一遍,看到底是哪里不会,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和自己已经牢牢掌握的地方。然后去改正,去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习近平总书记的“八八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我们也可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做法,找到自己的八大战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章猛进在采访中说到,习近平总书记很有创新精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面对时代的日新月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才能更好的跟上时代的脚步。


视传1902  董可欣:

  我很喜欢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曾对自己的责任有所懈怠。他在浙江时为浙江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在生态、乡村振兴、企业机制改革上他提出了新的观点,我们浙江如今的发展与这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我来说,我感受最深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环境的变化。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农村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干净,鸡鸭鹅的粪便到处都有,传统的茅房是建在房屋外面的,有些人没有环保意识,垃圾随处可见,这些不好的习惯导致农村不那么美观。但在这些年来整改下,农村变得美丽了,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变好了。近些年来农家乐逐渐兴起,许多在城市工作的人都回乡建起了别墅,依托当地的文化建立起了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变得越来越好,党和人民始终坚持初心不变。


服工1902 陈英就:

  行循自然,开拓创新六载春秋,孜孜不怠,点点希望,花开满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几年间,为浙江的发展洒下希望的种子。从章老先生的描述中,可以得知习近平总书记是一名待人诚恳,说话办事稳重,工作严谨,注重实践的工作者。在考察中,抓住了浙江发展的主要矛盾,既遵守自然的发展规律又进行开拓性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实的守护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体察民生,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点点滴滴中,让我明白,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习近平总书记正是这般做的。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向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学习他的精神并向他表示敬意。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只有我们不懈努力,行循自然,才能离我们的梦想更进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奉献我们的热血。少年强,则国强。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富强!


纺工1901  范清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针对浙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问题提出“两座山”,也就是之后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上任初期时,浙江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也没有如今健全,家住农村、在城中求学的我对这几年城乡变化有深刻的感悟,坐在从城市开往农村的车中,看这一路上的景色,时而觉得陌生,时而又觉得惊喜。道路更宽更多了、路边的绿植覆盖更广了;河道在逐年的治理中更加清澈,河面上不再散发恶臭、垃圾漂浮;基础建设逐渐完善,交通便利、出行快捷,如今的农村很少见坑坑洼洼的道路了;工厂集中搬到了工业区后天更蓝了、空气也更加清新了......忆起从前,只觉短短十几年发展竟如此之快,在大刀阔斧的整改中浙江真正贯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功实践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浙江的农村也真真正正得到了发展。  


纺织2004  缪妍:

  近几天,《学习时报》上连载的《习近平在浙江》,反映的主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主要领导的工作历程。对于作为共青团员的我,在初步学习以后,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可持续的理论。如果你总结,就会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对环境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对企业发展提出的“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发展思维,还有最为重要的“八八战略”等等。一直到现在都在政府战略中被反复提及,这可以直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并自觉把浙江发展放到之后十年二十年去考虑谋划。对于这一点我有着较深的感悟,我所在的城市,有着“一任官员一种政策”的现状,很少会有人用长远的目标去谋划去布略。

  二是其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作风。在章猛进先生的回忆中有两点我记忆深刻。一是上访的老兵,二是亲自进入抗洪灾区,衣服被汗水湿透。他用自己亲身经历来和我们共情,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他的要求“少伤人,不死人”。


纺织工程1901  冯笑琳: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的期间内,他亲自深入到基层中去做调查研究,提出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提升了浙江发展积极性,并且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并提出了“八八战略”,为浙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道路和新思路,还通过“七个两”将“八八战略”干到实处,其中通过“两只鸟”推动了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通过“两座山”改变了浙江“三农”的面貌;通过“两种人”缩小了浙江的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通过“两个治”保障了浙江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两只手”调节了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通过“两个优势、两个发展”促进了浙江的发展以及走向世界。在他任职的短短五年期间内,他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使浙江有了巨大的飞跃。

  因此秉持实地调查是他的工作要求,坚守实事求是是他的工作准则,遵循因地制宜是他的工作原则,反对千篇一律的发展战略是他的工作态度,在内心上也始终心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刻的懂得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始终秉持创新精神,不能顽固守旧,要有遇到困难可以灵活变通的能力,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魄力。


环艺1801  邬韩娜: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会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浙江的人文优势,提出了“八八战略”,这个战略其实不仅为浙江未来发展明确了方位和目标,更重要的是使浙江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提升。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当时的黄土高原环境非常的艰苦,但习近平总书记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不断挤出空余的时间进行读书,不断充实自己,是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或许,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经历,造就了习近平总书记立志要改变贫困现象,让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的生活,每次下乡,习近平总书记见到困难群众或者贫困农民,他都很揪心、很动情,他就一直在想各种办法帮助农民致富,不断强化信访工作,是在真正的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花了大量的时间都在基层,始终和老百姓在一起,和浙江人民并肩奋斗。

  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更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们唯有初衷不改,方能脚步不停,不要怕磨难,要深刻知道人生需要磨砺,而磨砺使人成长。


(来源:团委)


联系我们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学院地址:浙江省绍兴市群贤中路2799号
邮编:312000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56号/浙ICP备150035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