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团员青年学习形式,强化大学生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带动学院青年不断焕发强大生机与活力,在学习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近日,院团委围绕《习近平在浙江》系列专题开展微语录征集活动。本期由来自语言文学分院的团员青年就《习近平在浙江》(七)(八)专题进行学习与交流。
汉语言1801 马胤哲: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常听说萧山县是全国百强县,后来到浙江工作后更是先后6次到萧山考察调研,对地方干部及群众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在工作中更加细致、全面,能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是坚持贯彻了我党的宗旨,将“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中。
而在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温州工作时,多次饱含深情地说希望温州继续将创新史书写下去,为全浙江带好头,为全国做好示范!这种情真意切地关心地方,关心人民,关心发展的行为,不禁令人热泪盈眶。
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的工作有条不紊,应对自如,认真负责。将在福建积累的抗击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经验也带到了浙江、更好的保卫了浙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饭要多吃,事要多知”,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应对自如。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高度重视统战工作,严抓落实,加强情况通报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决策,深入调研,秉承毛主席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将实际情况与理论相结合为我党为全体浙江人民做出很大贡献。
由此我学习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优良作风,要严抓肯干,肯吃苦,深入调研,才能从实践走向理论。此事反映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无不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加强实践,更有助于我们掌握理论知识,更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事物,了解社会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还加强召开座谈会,加强我党与民主党派的友好关系,认真倾听各党派人士的声音,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参证议证的作用,听取民主党派人士的发言和意见。这种作风也值得我们学习,只有所涉众多,才能推陈出新,将各方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仅有助于党内活动,也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学习。
中语2003 王斌:
阅读了《习近平在浙江》的(七)和(八),我的内心感慨万千。在温州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着温州,亲自为温州的发展把脉、定向。不管是到温州调研,还是在省里开会,他都就温州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对进一步做好工作给予具体细致的指导。其中有三次讲话,最有代表性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温州各项工作的全面把握和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为温州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更为感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不死人、少伤人”为防台工作最高标准和最低要求,强调“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这三个“不怕”。在台风发生后,他不顾疲惫,驱车6个多小时实地察看灾情,亲切慰问受灾群众。我认为这点最值得我敬佩,能够深入底层人民群众,并且关爱人们;能为老百姓做实事,付出自己的努力与汗水。
外语2002 宋雅洁:
2017年元旦,又一个新年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里说道:“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这五年,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都已走遍。贫困人口脱贫是他最关注的工作之一。
消除贫困,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难题。2015年中国发出了扶贫攻坚的号令,中央庄严承诺,绝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在2020年实现了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我作为一个贵州孩子,内心深有体会,相较浙江来说,贵州是较为落后的地区,但在上个学期,我意外的发现我的银行账户里多了3000元。此时我心急如焚,心想这笔飞来的钱财道理是从何而来。后来询问老师才知道,这是浙江省对贵州孩子下发的助学金,当时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通过这件事,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是基层百姓这句话,即使他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即使他日理万机,他也始终把平民百姓放在心尖上。最近五年精准扶贫的实施,让更多老百姓过上了安逸闲适的日子。
翻译1901 黄闻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不光在温州,萧山,也在宁波。我在宁波出生,宁波长大,在这二十年里,对于这句“习近平书记平时最牵挂的是基层,最惦记的是百姓”,我也深有感触。小区门口的泥泞的小路变成平整的马路,小区对面建起小广场,以及小区不远处,直线缩短从家到宁波南站距离的地铁站,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惦记我们的体现。我能从生活上很直观地感受出,生活在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利。宁波在一路高歌猛进,整个浙江在高歌猛进。
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语录“一路高歌猛进,更应增强忧患意识,只有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全面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形势,才能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抓得更实一些”。
中语2001 孙可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便是我读完《习近平在浙江(八)》最大的感触。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萧山人,所以当我在看到这一篇《习近平在浙江》时感触最深。我亲眼见证了萧山这十几年来的发展,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萧山的发展给我的生活带了改变。
不知不觉中,公交在家门口就可以乘上,地铁四通八达,政府推出了“最多跑一趟”,生活缴费一部手机就都能解决……而且在生活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同时,我在萧山生活的安全感也越来越高,总而言之,萧山的发展确确实实利民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萧山发展的战略指导,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时时刻刻提到的“民是天,民为先”的执政理念。
自始至终,习近平总书记都是以一个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带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象出现,而他对黎民百姓那溢于言表的关切之情也让我们深切感受。而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汉语言2021 徐晶晶:
这次有幸学习阅读了《习近平在浙江》的专题,好像拉近了我们与习近平总书记之间的距离。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06年6月2日到温州调研的期间,考察温州生态园建设的时候亲手种下了一棵榕树,现在这棵树已经长成根深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棵榕树就像是中国的缩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也在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世界上的大国。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汉语1802班 施卓杏:
心有思,行有为,我在看《习近平在浙江》时这样想到。心里想什么会有行动做出来。比如往常我在看某个事件报道时,爱看评论,因为我觉得发言者立场不同;我在学习时给自己列先后和要求,因为我觉得掌握知识要有步骤。文章中曾与习近平总书记共事的前民建浙江省主委吴国华说:“习近平总书记对统战工作高度重视,抓得很实”。“重视”、“很实”,因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发展工作,觉得人民意见重要,想真正做出面向人民的,可见的,牢固的好处,所以他特别关注现实,时刻看真实进度,广泛听真实声音。做学问也同一样,觉得重要才会重视,理解越多才会阐述新知,不能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要时常跳出来,看看别人的想法,多学习,尤其是属于大家的建设更要注重多听多看。就比方说我做文章的精读文本,我很需要自己的内容去充实我文本的血肉,但不可避免的是我想要更多扎实的知识来做我的文章地基,作者的相关文章,作者的生活经历,语言的组织原理,这些是别人的声音,我需要它,来将某个东西更深刻地推给大家看。所以,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清楚为什么做它,做到什么程度,思想端正,再开始尝试它。
英语1801 陈铭瑜:
近几天,我通过对《习近平在浙江》的学习和阅读,更加客观的了解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首先感受到的便是他对基层民众的重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情怀,他切实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始终心系人民,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做出有效指导,就如同他所说的那样“加强调研,认真研究,果断决策,身体力行”。
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建设等,同时给温州提供了许多抗台防台的经验,减少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损失。这些都推动着温州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使温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温州人,所以对于温州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会,看着家乡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样化,环境越来越优美,台风等自然灾害也不再是人们的心头大患。当然不仅仅是温州,许多地区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领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走在我们前面,引领着我们老百姓不断前进,真正做到了身体力行,持之以恒。不论是对民众还是民主党派都报以积极支持的态度,切实关心大众,接受广大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我相信只要一直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领导,我们一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来源:团委)